最小可行化产品的黏性
现如今的关注点完全落在了黏性和参与度上。你可以观察日/周/月活跃用户,看他们花了多长时间转变成非活跃用户,又有多少用户在收到邮件后再次活跃了起来,同时留意有哪些功能最能吸引用户,又有哪些功能他们根本就不在意。基于同期群细分这些指标,进而判断你的产品改动是否引起了其他用户的行为变化。与1月份注册用户相比,2月份注册用户的停留时间是否有所延长?
你需要的不只是用户深度参与的表征,还要有证据表明你的产品正逐步成为用户生活中必不可少且难以替代的一部分。你并不寻求也不应期待快速增长。你往墙上扔东西,为的是检测东西的黏性,而非扔东西的速度。这里的“东西”指的是用户。毕竟,如果你今天不能使100名用户留下来,那么将来也不太可能留下100万用户。1
1 这个规则有一个例外,即需要大量活动才使其行之有效的生意。如果你的服务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吸引用户,例如有1000份财产清单、10 000名潜在伙伴或距离不到3分钟车程的车子等,则在重点检测黏性以前,你需要以某种方式自行满足这些条件。这是双边市场的一种常见问题。
你的第一要务是打造一组核心功能,以保证用户的频繁使用与功能的成功应用,即便受用群体只是一小群早期用户。做不到这点,也就没有发展的稳定根基可言。你最初的目标市场可以非常小,只是高度关注于你认为能有良好产出的一小群用户而已。
最终,在步入病毒性阶段以前,你需要证明两件事。
人们是否在如你所料地使用着产品?如果没有,也许你应该转型至新的用例或市场,就像PayPal从PalmPilot转型至网页支付,Autodesk放弃桌面自动化而专注于设计工具时所做的那样。
人们是否从你的产品中得到了足够多的价值?他们也许会喜欢你的产品,但如果他们不愿为此付费、点击广告或邀请好友,你可能还是没有生意可做。
先别想着导流量,除非你有信心把新的流量转化为参与度。在得知用户开始反复使用你的产品后,才可以着手发展用户基数。